广州:为老旧社区点亮“一束光”

岭南春来早,羊城万象新。位于越秀区珠光街的文明路社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玉带濠口袋公园的鲜花争奇斗艳。随着一批咖啡店、奶茶店、特色民宿等年轻业态企业进驻发展,历史老街巷成为了网红打卡点。  

看见“脏乱差”,点亮“一束光”。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着重选取基础条件差、提升空间大、区位影响广、受益群众多的老旧社区进行培育,形成了超大城市社区人居环境治理的广州样本。  

1

做群众最盼事,解群众最难题。2022年,全市1662个社区参与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其中,培育提升社区51个,巩固提升社区180个,常态提升社区1431个,实施改造、提升项目634个,惠及市民群众56万余人。这是始终坚守为民的初心,是主动啃“硬骨头”的坚持,激发了基层治理的澎湃动力,凝聚了城市管理的新动能,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成绩单。2022年9月获得广州市首批十大“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2022年12月再度获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  

1

共建共筑社区美好家园

走进花都区新华街海关西社区,整洁统一的马赛克外墙记录着社区的年份,几个老居民坐在石凳上回忆着往事。  

海关西社区属于老旧小区,多数楼宇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不仅存在外墙脱落现象,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通过征询居民意见,最为迫切的就是修补外墙。”花都新华街道办主任张新建回忆,居委会多次上门沟通,居民纷纷同意自掏腰包。  

水滴石穿,汇江成海。花都区新华街海关西社区发动海关西街8号居民自筹153万元用于楼栋外立面修复美化工程,平均每户2.39万元。“二楼商铺出20多万元,我们也多少出一点,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黄阿婆目睹了社区的改变,连连竖起大拇指点赞。  

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工作不是“优中选优”的奖项,而是主动看见“脏乱差”的培育。各区着重选取基础条件差、提升空间大、区位影响广、受益群众多的老旧社区进行培育。通过共建共赢、共治共享等方式,推动居民、企业、机团单位、联社等多元主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