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老旧社区点亮“一束光”(6)

随着广州市区两级持续多年的实践探索,社区培育的理念不断更新,手段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培育的品质达到新的高度,也彰显了超大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广州社科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孙占卿: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老社区复兴方案  

社区老化是全世界大城市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每次产业革命都带来城市空间重塑,工业时代对生产用地的需求推动城市中心不断转移,带走产业和年轻人口,留下日益衰落的社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方案。  

广州以改善社区容貌为突破口激发社区活力,抓住了老旧社区复兴的“牛鼻子”。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以提升社区容貌为切入点,政府通过前期投入和达标奖励引导物业公司、辖区企业和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成果的老旧社区复兴模式。经过11年持续推进,广州打造了超过200个示范社区,得到市民高度评价。  

一是稳步拓展,坚持贯穿老旧社区治理全周期的长期主义。从2012年原市城管委启动“容貌示范社区”项目到2021年广州制定《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周期从一年变为三年,覆盖领域从重点社区变为全市所有社区,形成了“培育—提升—保持”的全周期治理体系。二是步步为营,持续优化的实验主义推进策略,早期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工作检查验收的范围只有原城管委管理的5个领域,经过逐年调适,至2020年完善为多部门协同治理的13个领域。三是以共建促共治,始终以居民为中心的全过程民主参与,广州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工作评价分为三部分:日常表现得分、群众满意度调查得分和年终检查验收得分。通过群众调查引导参评社区在事前事中事后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保证居民全过程参与;年终检查验收逐年提高物业、企业、居民参与共建的分值。这一导向在2022年开始收获明显成效,多个社区在政府投入之外,充分发动辖区企业、物业公司和居民出资、出物、出工修缮公共设施,在合作中形成议事和自治机制,促进了社区和谐。  

激发老旧社区活力,是广州化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环境,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重大课题。未来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工作应该进一步丰富治理内涵,优化公共空间开放性,利用数字技术拓展老社区物理空间限制,增强社区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党群联动,促进容貌品质提升与社区治理的融合。持续提高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工作的社会参与度,以容貌品质提升工作为载体,通过基层党建带动群建,丰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吸引规划、园林、建设、文化、科研、媒体等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电动车充电、环境卫生等服务类企业有序参与社区共建。